close




參觀了由聯合報系主辦的米勒畫展與長毛象展,感覺心靈覺得很豐富。這次的展出真的很難得,米勒畫展正逢奧塞美術館整修米勒廳的機會,將米勒最重要得代表作「拾穗」、「晚禱」聯袂來台展出。這兩幅重要的國寶一起離開法國借展,也是史無前例。而長毛象展(Yukagir)則是暨日本的愛知博覽會後,創下2千萬名觀眾,想看的人必須排隊好幾個小時外,每個人限定只能看兩分鐘。這次除了Yukagir來台展出還有全球首度曝光地(Oymiakon)小長毛象。


 


米勒畫展展至九月五日,要去ㄧ賭大師的經典名作ㄧ定要趕快把握這個機會。還有要早點去排隊歐!因為我們排了四個小時才看到名畫耶!重點是裡面還是人滿為患,建議在排隊的時候看看導覽書。你會覺得裡面有許多值得你細嚼品味的地方歐!當然主要還是親眼觀賞給於妳的啟發與讚嘆。我將ㄧ切點滴放在心中,把我覺得不錯的作品推薦一下。以下出處為:驚艷米勒,田園之美畫展。20085月。


 


巴比松:與其說巴比松是ㄧ支畫派,不如說是ㄧ股畫家從城市出走、走向自然的社會運動。位於巴黎南方50公里處的巴比松(Barbizon),是鄰近楓丹白露森林的小村落。離巴黎有點遠又不會太遠,可以逃離巴黎的煩囂,且還有遼闊美好的森林。巴比松畫派並沒有特定的宣言或主張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。他們唯一的共通點,便是都走進自然,尋找各自得心中風景。


 


在巴黎東南55公里的楓丹白露,風景綺麗、森林茂盛。樹林、草原、奇岩、峭壁、沙地、水潭等豐富多元的風景,隨著四季、天候與晨昏變化,或幽靜詭譎或瑰麗壯闊,吸引畫家前仆後繼,深入無人跡的密林,尋找創作的謬斯之泉。


 


米勒並非直接在大自然中作畫。他訓練自己的記性,強化到能將所看到的景色,準確重現在畫布上;米勒會在自然中漫步或冥思做速寫、習作,回到畫室再完整繪製。米勒認為這樣會比直接描繪大自
然更能去蕪存菁,也能呈現更真實的整體印象。



躺臥的裸女
Femme nue couchèe



 




米勒曾經為了餬口、為了家中九個孩子,曾經徬徨於理想與現實之間。曾經在巴黎畫廊門口,兩個年輕人看櫥窗裡的油畫「浴者」。「你們知道這個畫家嗎?」「知道啊!他叫米勒,是專門畫裸女的。」這段不經意的對話,被米勒聽見了。


米勒曾經為了餬口,也是ㄧ種極大的恥辱。」大受打擊的米勒回家之後對妻子說:「假如你肯答應,從此以後我不再劃這種裸體畫。雖然日子會比以前更苦,但我的精神才會覺得愉快自由,也更容易實現我的夢想。」這幅披散長髮趴臥在被褥凜亂床上,這位年輕的裸女可能是勒梅爾(米勒的第二任妻子) 


 


格賀維勒的教堂Lèglise de Grèville



小時候在格賀維勒,母親帶他去看教堂新鑄好的大鐘,米勒忘不了身在「其大無比、令人畏懼」的教堂,覺得教堂好像比穀倉還要巨大。米勒晚年劃出的是童年揮之不去的印象,畫中的教堂比實際的教堂大很多,如果依正常比例來畫,左方那個收工回家的農人,至少應該放大一倍才對。
 


 


晚禱 L’ Angèlus



米勒曾說:「我在劃晚禱的時候,想到小時後我們ㄧ家在田裡耕作,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,ㄧ定會叫我們停下工作、脫下帽子,虔誠地為亡魂誦念晚禱經文。」
 


 


米勒的畫面佈局很單純,正因此而有一種樸素的美感。在平坦的田野中,底頭禱告的姿態如此動人,還在於米勒巧妙的將地平線的位置,拉高到畫面的三分之二,接近人物肩膀的位置。於是大地變得更遼闊,人物顯得更加謙卑。教堂雖然遙遠而模糊,晚禱娘微彎的背就像巧妙的箭頭指引,反而讓人第一眼就會看到遠方的教堂。


 


農婦Paysanne
杭特於1852年畫得這幅,人物如同崴然立於風景中地雕像,很有米勒得影子。杭特筆下的農婦,散發優雅的氣質,則因杭特本是豪門貴公子。巴比松眾多畫家,杭特頗為特別。不只因為他來自美國,且家族是佛羅特州最大得地主,父親是國會議員。米勒說杭特是他「最善良跟親密的朋友」,兩個人的交情匪淺,杭特甚至曾為米勒證婚。


 


杭特不同於米勒不拘小節的大器,還是偏好描繪較為繁瑣的細節,以金黃麥穗、紅色的罌栗花呼應穿著白衣、棕裙的年輕農婦,鋪陳出優美的畫作氛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ita1979 的頭像
    Anita1979

    尋找愛與勇氣

    Anita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