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文/影

如果你家老闆得了「骨質疏鬆症」,該怎麼辦?通常就是沒救了啦!沒聽人說過嗎?等有了骨質疏鬆症才喝牛奶是沒有用的。如果剛好自家的老闆得了這種不治之症,自己只能小心不要因此得了心臟病及偏頭痛才好!

當我們被這種老闆氣得半死、得偏頭痛,為他不敢承擔的緊急事件而嚇出心臟病的同時,不要只是讓他成為茶餘飯後揶揄的對象,或變成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,而應該更正面積極地以他為負面教材,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,變成這種沒肩膀的主管;還要從中學會什麼才是正確的領導,而不是消極地祈求上天讓老闆的肩膀有一天能硬起來。

要投入才能了解真相

不同的需求,有不同的處裡方法;對公司內的各種新事業、政策、事件、甚至是每天的例行公事都要能投入,才能了解真正的狀況,如果覺得自己是老闆就置身事外,將永遠只是一個局外人。帶人貴在帶心,若連最基本的投入了解都不能做到,又如何能攏絡人心?

所謂了解,不僅指事件本身,還包括了解你的員工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和行為偏好,藉由了解部屬的思維偏好及優勢,更能讓任務的分配有效率及效益,也比較不會有「民怨」。了解部屬、幫助部屬成功往往比加薪及升遷更留得住忠誠。

一個從不親身投入了解真相的老闆,是沒有資格評論成敗的。

沒有參與便沒有承諾

信任是由內至外產生的,信任的開始是來自內心,而不只是表象;要先取得別人的信任,承諾才會有意義。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家公司,多數人都會看到主管畫給自己的大餅,但是工作愈久,愈能清楚地了解:這個大餅到底是假象,或是一個可能兌現的承諾。

公司每年年底都要考核一整年的成績,還要訂出來年的計畫,預算會議中看著每個部門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願景,身為老闆的人是否一直都心不在焉?是否覺得預算是各部門主管的責任?是否只是要財務主管將預算數字壓到損益平衡?是否要人資主管將人員砍到最低底限?是否要業務主管將業績獎金藏到某些科目之中?

一個從來不參與組織內部細節的老闆是沒有資格給承諾的。

建立共同目標願景

每一個團隊都會有一個領頭的人,也就是我們說的領導者,而領導者就是要負責lead(引導;領路;走在隊伍的最前頭;領導;指揮;率領;在比賽中領先)。不管我們現在是一個小團隊的領導、還是一個部門的主管,或有幸已是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,我們是否都已在自己的團隊中盡到這些義務?權利與義務分不開的,也是一體兩面,別做一個只想享權利,卻不盡義務的老闆。

身為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整合各部分的資源,以實現願景與策略,達到雙贏結果。一個不敢面對問題、媒體或不願當黑臉的人,一定不會是一個好的領導人;一個沒有辦法凝聚共識、號召天下及設定目標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成功的老闆。

一個沒辦法建立共同目標與願景的老闆,是沒有資格談未來的。

遵守既定遊戲規則

曾有人說過:「制度的破壞者,往往就是制度的建立者。」因為建立制度的人必須位居高位,是組織中享有特殊權利的那群人,就算不遵守制度也不會遭到處罰。一個組織若有太多這種大家敢怒不敢言的人,組織也將走向滅亡。

不管是為人主管或為人父母,身教永遠比言教來得重要,人心是肉做的,看在眼裡,感覺在心裡,一個訂規矩卻自己不遵守的人,永遠得不到人心。

一個不以身作則、遵守遊戲規則的老闆,是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。

要懂得心存感激

沒有人天生就是主管,除了那些不在乎自己人生的人,應該也沒有人甘願一輩子被別人管。世界今天能夠順利運轉,就在於分層負責的概念,「螺絲釘」理論已經講了幾百年,但我們是否誠心感謝過幫助過我們的螺絲釘?地位再卑微的人都還是需要他人幫助;地位再高尚的人,沒有了別人的幫助,也不能成就今日。當有一天我們踏上「老闆」這樣的位階時,是否該回頭看看階梯下有多少人在一起努力?人活在世界上,不可能只單靠自己的努力就有今天的成果,捫心自問我的一生曾受多少人幫助及扶持?要懂得感恩並心存感激,不然會遭天譴啊!

一個不懂得感恩及對員工心存感激的老闆,是沒有資格當老闆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ita1979 的頭像
    Anita1979

    尋找愛與勇氣

    Anita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