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職場不沾鍋的四個迷思

一般人對於不沾鍋的解讀就是完美主義、對是非的堅持、是個好人、永遠不可能犯錯。在這些外在形象的背後,其實存在著對不沾鍋的一些迷思:

迷思1:超完美主義

要求完美、吹毛求疵是不沾鍋的基本人格特質。因為凡事要求盡善盡美,重視每一個細節,使得他們在職場中常常有令人激賞的工作表現。超完美主義會讓不沾鍋具有理想性,過度的理想性有時會讓職場上的人認為他們不夠實際、太過孤芳自賞而難以親近。

小標:迷思2:非黑即白的堅持

不沾鍋的價值觀只分對和錯、黑和白,有犯錯可能性的事情絕對不碰,這種涇渭分明的態度會讓人覺得公正不痾,也大大的減少心術不正的人從中作梗的機會。在另一方面,這種絕對的價值觀也顯現出缺乏灰色地帶的彈性,因此容易讓人覺得頑固而不夠圓滑,在職場上也容易畫地自限,陷入困局。

迷思3:大好人

不沾鍋很少會被抱怨,人人都說讚,這種好口碑背後的代價常常是因為不沾鍋遇到與他人衝突時,通常採取的方式是,壓抑自己心中的聲音,迎合他人,因此可以滿足他人不被抱怨。這種刻意維持著「好人」的形象,常常犧牲掉的是自我的需求,所以看不太出來個人化的風格,不夠有個性。

迷思4:永遠的不沾鍋

不沾鍋的心態通常是希望做個永遠的不沾鍋,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有時候不沾鍋不是因為不會犯錯,而是因為在追究責任歸屬時,有人幫他揹了黑鍋,做了替死鬼,時間一久,大家會覺得這樣的不沾鍋缺乏擔當,沒肩膀。

給職場不沾鍋的建議

其實不沾鍋的優點很多,他們堅持完美的理想主義性格,可以讓職場有是非正義、有理想目標、有令人驚艷的工作成果,可以是職場工作者的典範,但不沾鍋的優點常常也成為他們的致命傷,如何轉換致命傷變成助力?有以下三大建議:

Suggestion 1:增加對灰色地帶的容忍度

價值觀應該像是光譜一樣,是漸層的,而非無法融合的色調,增加自己對於灰色地帶的容忍度,可以讓不沾鍋在職場的場域更寬廣,限制變小。試著在自己認為的黑暗面部分,利用正向思考法,列出黑暗面的優點和光明面,學會發覺和欣賞黑暗面的另一個面向,如此就能讓自己在黑和白之間,多出了一塊彈性的灰色地帶。

Suggestion 2:學會面對衝突

不沾鍋處理衝突的方式是讓他人處理或乾脆不處理,因為衝突容易讓不沾鍋的鍋面產生刮痕,破壞了零缺點零錯誤的完美形象。太完美的形象有時會讓人難以親近,缺乏真實感,因此學會面對衝突,反而會讓他人覺得不沾鍋是凡人中的偉人,會由衷地敬佩,而不是抱持對於遙不可及虛幻的天仙般的懷疑感。

Suggestion 3:擔負責任、危機處理

不沾鍋盡力維護不沾粘的狀況,無非是希望完美、不要有不好的事牽扯在身上,其實與其把自己保護得毫無損傷,不如學會危機處理的能力。擔負起責任、面對問題、學會解決問題,將問題的傷害降到最低,如此一來,職場上的不沾鍋將會得到更多的敬重,因為大家看到了他們扛起責任的魄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ita1979 的頭像
    Anita1979

    尋找愛與勇氣

    Anita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